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

品質改善力—從一些基本觀念及行動做起

公司是一經營體,經營體中含有各種之點→線→面→體。若僅靠局部(點或線)的品質改善,而想讓公司(或工廠)整體(或全面)生產力的改善(提升),是很難達成目的的。
每一公司(或工廠)之規模、人員認知程度、技術、產品特性或相關資源等都不同,要如何提供絕大部份企業的經營者(提供資源)、中階或基層主管及員工(推動、執行者)及教育訓練安排者(協助尋找資源),對品質改善力,有一些很基本的認知及推動做法,本人提出一些看法及行動方案供諸位參考。期能引發企業改善需求,及提升企業在品質上之改善能力。......(全文下載)

改善與變革

改善與變革 文/華宇企管 總經理 陳裕越

一、 為什麼好公司會變壞?
曾經創造出股市傳奇的思科公司CISCO,是全世界第一家在最短時間內創造出股票市值達美金1000億(從公司成立開始,只花了12年時間)的公司。微軟公司共花了20年的時間,才達到此境界。同時,思科更在2000年3月27日創造了空前的全球最高市值記錄,達到美金5550億。
思科公司接著得到了各項美譽與稱號:最成功公司,最受尊敬公司,最成功CEO……但,好景不長,2001年4月距離思科公司登上頂峰後才一年時間;其股價就由美金80元快速下滑到美金14元。經營的困境隨之而來,公司裁員1000人,打消庫存美金22億元。市值瞬間蒸發了美金4000億。
為什麼好公司會一夕之間變壞?企業文化、價值觀沒變,企業領導者CEO也沒變,為何一家公司以創新著稱的高科技公司,同時非常懂得行銷,其產品又是屬於高檔品,公司更是媒體寵兒,為何會一夕變壞?
位於瑞典的ASEA公司於1988年與瑞士的Brown Brovovi公司合並而成為ABB公司。這二者原來都不大,其經營表現也不出色的中型公司合併後,在CEO Percy Barnevik 的帶領下,抓住了開發中國家對自動化與電能源的強大需求,在1990年到1996年間,實現了大幅快速成長局面,其總營收達到了美金347億,獲利美金12億,總股票市值達美金400億,擠身為世界一流公司。因此CEO被譽為歐洲的Jack Welch。自1996年到2000年間連續4年,ABB公司被評為最受尊敬的企業。ABB公司雖然擁有1300家子公司,5000個利潤中心,但仍被企業管理學者譽為........(全文下載)